一、茅岭珓杯墩遗址
位于茅岭乡小陶村梁屋附近,是个海岛,由相连的两个小山丘组成,长150米,宽80米, 高出水面10多米, 形似一双“珓杯”,故称珓杯墩。该遗址是1959年7月由广东省湛江专区 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 1960年4月经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考察鉴定,定为新石器时代晚 期贝丘遗址。1961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重点。1973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物馆曾先后几次派人采掘,遗物有剖贝石斧为多。1978年防城县按自治区文化厅的指示竖 碑保护,确定保护范围。
二、社山遗址
位于江平镇郊东村西南海边。遗址在高出海面约10多米的山丘上。山上有一社山,遗址 在社山东部隆起处,故名社山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1958年至1978年,广东、广西两省 (区)博物馆文物普查组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考察,采掘了夹砂绳纹陶片。磨制石斧。动物化石、 贝壳等。因而被确定为新石器时期晚期遗址,1983年立了保护标志。
三、白龙炮台
位于防城县江山半岛的末端。与江平镇尾村隔海相对。为清代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所建。分别座落在四个小山丘上,分四个炮台组成,东侧是龙骧、银坑两座,西侧是龙珍、 白龙两座,统称为白龙炮台。结构为海石条块砌,地下设有兵房,火药库,顶部为炮座发射 台。有掩蔽坑道沟通。遗址尚完好(详见本篇第二章江山旅游区)。
四、刘永福故居
位于那良镇圩边那营村。刘永福(1837—1917)是清末著名抗法英雄。其故居建于清光绪 二年(公元1876年)。主建筑为砖木结构,二进十间房屋,中有天井,两侧为厢房,有回廊相 通。屋檐以琉璃瓦装饰。
另有其母陈氏墓,位于其故居北面的那楼村虎岭上,葬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为 砖石结构,石刻墓碑。
五、石龟头炮台
位于企沙镇炮台村西海岸的石龟头山丘上,为海石条块砌筑,现仅存遗址。石龟头炮台 据守防城江出海口,与白龙炮台隔海相望,故有“龟蛇守水口”之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1717年)。
六、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东兴镇中越友谊公园内右侧的一个山丘上。是1958年经东兴县人民委员会与越南海 宁省政府商定,为纪念两国人民在解放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志士而建,碑文及烈士铭志用中文 越文刻制。碑正面竖文为“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七、陈汉东等六位烈士墓
位于东兴镇中越友谊公园内,陈汉东(1917—1945)原名黄木芬,广西苍梧人,1937年参 加中国共产党。 是1945年6月防城县那良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任钦防华侨抗日游击大 队党代表兼参谋长, 于1945年6月底同敌人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1959年移葬于东兴镇中 越友谊公园南侧一个小山上,墓碑上刻有“陈汉东烈士合葬墓”。其余5名烈士情况不详。
八、杨瑞山墓
位于光坡乡栏冲村大坪岭上。杨瑞山(? 一1899),附城乡城东村扫把岭老虎坜人,是清 末抗法名将、萃军首领冯子材部下的一名骁将。中法战争(公元1885年)中,他在凭样,靖西 等战场上英勇杀敌,屡建功勋。该墓是1937年初从防城扫把岭移葬到光坡乡栏冲村大坪岭上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