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各级考试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
1,院试:也称为童试,是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者为生员,俗称秀才。
2,乡试:这是正式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上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举人参加,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请注意,科举考试在不同朝代可能有所不同,以上仅为大致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