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虫,常见于中国古文记载中。古代所称的“五虫”之一,总称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倮同裸)。有时也专指人类。
出处
《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礼记·月令》:“其虫倮。”孙希旦集解:“凡物之无羽、毛、鳞、介,若鼃(蛙)、螾(蚓)之属,皆倮虫也。而人则倮虫之最灵者。”
《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