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点病。鱼体身上均匀散布着白色点状物,鱼只出现擦缸现象。发现白点病后立即升温至28°以上,然后试着用这两个方法治疗:擦拭法,一手握鱼只,一手用棉签顺着鱼鳞的方向擦拭;“尿砖”法,将传统方法制作的红砖放入尿液中浸泡,做成“尿砖”,把它放入鱼缸内,可以治疗鱼只的白点病。
2、水霉病。又叫白毛症,鱼体身上生出白色毛状物。发现水霉病时应升温并加强光照,另外可以将等量的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液,每天三次撒入饲水中,可以治疗水霉病,250升水约需原料各250克。
3、烂鳃病。病鱼鳃盖红肿张开,鳃部失血,呼吸困难。饲水中加盐,并放入土霉素片2—3片(100升水中)治疗细菌性烂鳃。如果是寄生虫引起的烂鳃,需用硫酸铜2克(100升水)药浴。
4、烂嘴病。又称棉口病或白口病,嘴部长出棉絮状物。每5升水中加入10万单位青霉素,可以治疗烂嘴病。
5、烂尾病。鱼鳍或鱼尾发白,最后溃烂。100升水8片土霉素,再加1%的食盐水,可以治疗烂鳍、烂尾病。
6、肠炎病。病鱼呆滞,肛门红肿充血。2—3片呋喃片溶于100升水中,可有效治疗肠炎。
7、立鳞病。鱼体红肿,鱼鳞竖起。用1%的盐和小苏打溶于饲水中,可有效治疗立鳞病。
8、蒙眼病。病鱼眼部出现白色遮挡物。1%的食盐溶于饲水,一天后换水再加盐。
鱼只生病一般是有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发现病鱼后应移入备用缸治疗,观察老缸里其它鱼只,如果鱼只依然有传染,则需将老缸清空,彻底清洗消毒,器材多晾晒几天,把病菌和寄生虫清理干净后重新开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