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一词在历史上有多重含义。在唐朝时期,回纥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他们在744年于漠北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了"安史之乱"。在788年,回纥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改作回鹘。
在元朝时期,"回纥"和源自回纥的"畏兀儿"开始比较明确的区分开来,"回纥"主要成为西域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称呼,而"畏兀儿"则主要是蒙古族的称呼。
在清朝时期,"回纥"被称为"维吾尔",这个名字的原意是"联合团结"。
在历史研究中,"回鹘"一词通常用来指代古代回鹘人在漠北的活动历史。